
山道場介紹
眼觀鼻、眼觀心、
張弓見山、泫音冴然
是山、非山、又是山
弓禪一如
緣起
山道場傳承自名古屋翠山道場。
道場主人多年前因綠際會進入了名古屋翠山道場學習,翠山道場的宇佐美義光老師期許主人回到台灣也要如同在翠山時努力修練,因此主人在個人的藝術工作室中設置了一條射道的空間,如同翠山道場的第四個射道,主人感念在翠山道場成長的經歷,取「翠山」的「山」字。
將道場正式定名為【山道場】
當時山道場並沒有對外開放,純綷為私人練習的空間,後來因為在臺灣弓道協會服務與授課多年的關係,偶爾會有後輩前來請益,道場後輩慢慢增加,為了讓後輩們有更完備的練習空間,於2018進行整修,將單一射道擴大為可以提供三人團體練習的射場空間。

講師介紹
談献華
專職藝術家
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恭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山道場創辦人
全日本弓道聯盟五段
第三屆世界弓道大會 台灣隊監督
第三屆世界弓道大會 台灣隊亞軍
第五屆臺灣弓道協會理事長
臺灣弓道協會理事

場館介紹
「初極狹,才通人,
步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陶淵明《桃花源記》
在2021年開始,面對到周遭環境與都市開發的急速發展,台北生技園區的落成、南港中研院隧道的開工、龍巖商辦大樓的興建;原本的鬧中取靜,已經漸漸成為了人聲鼎沸,施工的工程車輛成了日常風景。
但在這樣的環境中,感謝弓道讓我們與許多山友們在初探弓道的體驗活動相遇,也在入門、共學的課程中,培育出許多優秀的射手,成為獨當一面的弓道人。
隨著人數日漸成長,空間使用也逐漸不堪負荷。在多重評估考量下,山道場決定走出空間的侷限。
在2023年間開展出三間弓道場館。
『山道場-汐科館』
2023年7月份南港本館場地結束,山道場開啟了擴展場館的大門。
汐科館藏身於汐科火車站北站出口走路3分鐘的遠雄U-TOWN D棟大樓之中。弓道的種子,隨著緣份的風,悄悄地在商辦大樓落土發芽。
場地備有五人、三人makiwara射場、13米中距離練習場,地點距離山人們山中的秘境露天練習場約十分鐘路程,讓山人在遇到風雨的時候,也能夠不間斷的修練與精進。
弓道耕耘,山道場點滴前進。在這裡我們以深入淺出的體驗活動、教學課程,讓喜愛弓道的朋友,能夠窺見弓道當中的真善美。
『山道場-立禪館』
立禪射藝是台灣少數符合國際標準的優良室內射箭場地,長期以來也致力於射箭運動的發展,提升產業形象、深化文化的傳承。這一點和山道場所堅持的價值理念是相同的,因此在2023年8月份正式開啟合作,成立「山道場-立禪館」。
立禪館每周二為弓道限定,場館位於新竹高鐵站走路10分鐘的距離,在挑高明亮的室內空間中,配有兩個五人makiwara練習場,長距離亦可轉換為三人28米射道的練習場。射距空間可彈性調整,在培養射手的過程中有相當的幫助。
『山道場-秘境』
秘境弓道場,總長40米,六人射場。
位於深山中藝術家的私人庭園當中。
蟲鳴鳥叫、花香圍繞、雞群忙碌的在神祕的雕塑間穿梭覓食,貓兒慵懶的曬著太陽伸著懶腰。
箭羽倏利的劃開山間的空氣,清脆的中靶聲是門人練習的日常。
由於是位在私人的庭園當中,並非對外開放的營業場所,只有在主人的許可之下,門人們才會上山練習,還請好奇的朋友們多多包涵。
山の物語
『天照大神神龕』
山道場延續翠山道場的傳統,於所有場館的上位皆有設置神龕。進出道場都需要向上位拝礼致意。神龕與供奉在內的天照大神神符,皆來自名古屋熱田神宮。神棚的造形莊重而精巧, 主結構是檜木,屋頂是用稻草製作的藁茸。進入道場的朋友在放好您的個人物品之後,請向上位進行二禮二拍一禮的合掌禮作為練習的開始,結束練習完成更衣後,也以相同的方式拝礼。拝礼時請不要穿著外套、帽子,保持摰誠的心念,感謝今日練習的平安充實。
『射裡觀德』
弓道人以射審固觀德,行射的姿態、使用弓具的方式與道場中各種應對進退,都反應了射手的個性、修養和價值觀。這只扇子為宇佐美義光範士親手寫下,交予道場主置放於道場中,提醒著所有的山人們都能夠維持克已、謙讓、大和…的德行,修心稽古自省。
『世界弓道大會準優勝獎牌』
國際弓道連盟每四年會舉行一次世界弓道大會,邀請所有成員國的弓道好手共聚一堂,每個成員國可以派出四名選手與一名監督參與競技。第三屆世界弓道大會於前次優勝國-日本舉辦。台灣好手經過三次初選、一次決選選出四位來自各地的優秀好手,道場主有幸與其他優秀的選手一同代表台灣出賽,幸運取得準優勝的成績。一旁照片記錄著授獎前道場主與皇族憲仁親王久子妃短暫交談的難得畫面。





